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体生活
我愿意
第一次下乡慰问困难群众手记
作者:张姗  发布时间:2013-08-15 11:09:43 打印 字号: | |

813上午,我与今年新进的法院同事跟随院领导一起到龙泉村刘家组走访困难群众。于我而言,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乡村生活的窘迫面,感触颇深。

在此之前,乡村于我意味着一种花鸟虫鱼、不争朝夕的恬淡与从容,是我心之向往的一个诗意境界。走访之后,顿感落差,不知道该如何化解现实乡村中的那些沉重、苦痛和窘迫,不知道自己能为贫困的老人做些什么。

我看到了乡间曲曲折折的小路,也看到了贫困村民简陋昏暗的瓦房;我看到了青山绿树和大片绿油油的菜地、庄稼,也看到了独守空房的残疾老人穿着破洞连连的衣衫来热情的迎接客人;我看到了每个安排会见的困难群众家里,都有给来访客人坐的崭新的塑料椅,虽然这些椅子跟整体的简陋是那么格格不入,也看到了上着锁的木门背后关着孤寡老人患有精神病的亲人。我看到了贫困老人接过慰问金、礼品时眼中的欣喜,但我看不到他们如何依靠某种有保障的职业或生活技能安度晚年。

我一直想做一个像大地和树那样的人,稳固而值得信任,能跟日月星辰一样发光发热,能让我遇到的每一个人因为我的出现,而使他们的生命朝更温暖的方向前进了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我也会觉得特别美好。当我走进龙泉村刘家组的困难群众家里,接过老奶奶递过的橘子时,眼前的现实境况跟内心世界对乡村的期许产生了巨大冲突,我不知道我能做些什么,我不知道该怎样帮这些老人寻得一个有尊严的、安定的晚年保障。力不从心的感觉让我有些挫败,但也让我明白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坚定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

扶贫该怎么扶?再多的礼品和慰问金,都给不出一种生活的从容和为人的尊严。无知者无畏不可怕,但无知者无畏还无所谓的时候,我会觉得沉重,我会揣测这是否才是生活困苦的症结。当被扶助的贫困对象身处苦难却并不以为意,更没有改变现状的意识时,扶贫究竟有多少效果?

我以为,扶贫该扶起的首当一颗改变贫困的心。其次再以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将扶贫常态化,才能真的改善贫困人群的生活状况。于法院而言,可以从普法教育、维权意识开始,让村民百姓至少先意识到当不同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有哪些途径来救济自己的权益。像农闲时组织村民庭审观摩、发放普法宣传册、驻村法官的实地调研、定期向村民发放问卷调研村民关注的法律问题、在村里设置法院信箱及时收集村民有待解决法律问题及对法院的建议、对涉及村民利益的案件及时回访测评满意度等都可以作为法院开展常态化扶贫工作的具体环节。

《孟子》中有这样一句话,“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引以自勉,我愿一直保有一颗真诚、悲悯之心,不忘我最初想要长成的温暖样子,勇敢的、坚定的发光发热,做一个良善之人,做一个正直的法官,能真的为我遇到的每一个有困难的人做些什么,能投身于推动民族进步的洪流中给予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愿意。

来源:民一庭
责任编辑:宁佳